猶記得去年2017年底為了校內申請交換學生而四處奔波與糾結的歷程,眼看今年的申請即將開始,我想將當初在台大申請交換的整個過程詳實記錄下來,希望能對需要方向與經驗分享的人能有所幫助。網路上其實也已經有相當多釐清疑問的優質好文(見文末連結),因此這篇我會以個人經驗描述為主,並從中給出一些建議。
以下是整篇文章的架構:
◆ 申請動機
◆ 申請過程
◆ 審核結果
大一暑假前,一同學西文的朋友問我要不要參加學校舉辦的馬德里暑期遊學團,當時由於費用(一個月約15-20萬)的考量,去西班牙這件事便成為遺珠之憾。而到大二寒假前,聽說馬德里大學(Universidad Complutense de Madrid)提供交換學生全額住宿與餐費補助(但當時居然沒人申請哈哈),便打定主意以此為目標前進,開始了報名檢定考等一系列準備。大部分也想去交換的同學都會花很多時間抉擇前往交換的國家、校系,但我省去了許多這方面的思考時間,目標始終如一,就是馬德里大學。(後續文章會提到這個無腦選擇的優劣哈哈)
要說馬德里大學的優點的話,就是校區廣大、科系多元,連圖書館的規模也是全國最大,離馬德里市中心交通方便。而學術表現方面,在西班牙全國綜合排名為第一(2018, El Mundo),世界排名大約200左右。馬德里除了是首都之外,也地處於西班牙中央,離其他城市都不算遠,去哪都還算方便。不過建議要有B1等級以上再考慮到西班牙來交換,因為儘管市區英文還算通,但大部分溝通都還是以西文為主,標示跟廣播也幾乎都只有西文。而西班牙每個地區的口音也稍不同,比如西班牙南部人會吃掉很多尾音,而加泰隆尼亞區(含巴塞隆納)以加泰隆尼亞語為主。
另外,我本來就是個喜歡旅行、逛古蹟的人,當初會選擇西文作為第二外語也是考量到其作為世界第三大語言的地位,方便以後讓腳步遍及世界。而一旦到了歐洲,在國家之間移動的費用也相對於從臺灣出發低廉許多,可以把握機會安排長假一次遊遍歐陸,甚至是鄰近的英國、愛爾蘭或北非國家。歐洲大學的 Erasmus 計畫也讓國際學生之間有無數的交流機會,很輕易就可以認識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
也因為我是大五延畢交換,已經將本系的課修到一個段落,對我來說這學期類似於在找工作前喘口氣的 Gap year,可以在放鬆的同時思考人生(?)、確立未來的目標。
既然講的是動機,難免會大都是正面的描述,交換雖然真的是很好很好很好的機會,但還是要自己惦量,這些花下去金錢與時間是否值得,畢竟真的不算少 XD
基本上申請交換的時程都是兩年準備,第三年出國。第一年要好好維持在校成績、準備語言檢定,第二年開始遞交各種學校所需的備審資料,甚至有些學校需要面試。交換計畫也會分成全校性的計畫,或各學院分別的計畫,規定也許有差異,一定要仔細看清楚國際事務處提供的各項網頁資訊或文宣,真的搞不清楚再趕快臨櫃詢問。另外,台大國際事務處也很有心,整合了交換生的心得分享,從中可以獲得許多有用的資訊,幫助自己抉擇想申請什麼校系。
台大的整個時程大概是
◆ 11月上旬開始報名、上傳資料
◆ 12月中旬公布成績、第一次選填志願
◆ 12月底公布錄取學校
◆ 1月初第二次選填志願(第一次落榜的人才需要)、錄取資格確認
詳細日期國際事務處的網頁都有標明,一定要以官方網站的即時資訊為主,部落格文章因為有時效性有時候會誤人(後話後話),所以申請者要自己搞清楚到底準備什麼文件才正確。
這邊也指路給大家,各位要自己睜大眼睛仔細看
🡆🡆🡆 台大國際事務處交換甄選官網
而要準備的文件不外乎是大頭照、證件影本、語言能力證明等等,也要提早去教務處用機器列印歷年成績單、名次證明書、在學證明。另外,台大還需要系所推薦表,也就是要拿到於導師/指導教授及系主任/所長的簽章,也因此一定要提早和導師確認行程安排,免得要給導師簽名才發現導師沒空,甚至出國了。不過如果真的很不巧,國際事務處(在我當年)也接受老師授權代理人或系辦代為簽章。另外,這些文件都是要掃描成電子檔上傳到國際事務處系統的,而不是繳交紙本。偷偷抱怨這點其實蠻莫名的,如果學校系統可以互通,讓國際事務處自動從教務系統擷取成績單那些資料,學生也不用多跑一趟又多花錢多花時間印文件掃描文件了……也或者這是學校賺取收入的來源之一吧(?)
除了以上文件之外,也要撰寫審核用的資料,例如履歷及讀書計畫,這個也必須提早準備,免得到時候難產。以我在台大申請全校的交換計劃為例,台大對於學士生的審核計分方式涵蓋以下三個項目
(1) 在校成績及排名 40%
(2) 個人履歷 30%
(3) 讀書計畫 30%
而因為語言檢定是必須達到的門檻,再加上依據語言種有不同的校系可以選擇,競爭程度也有很大的差異,所以在台大申請的時候第一個要考量的就是要報名哪個語組,也方便開始準備檢定。一般組大約每年有500位學生,可以申請的校系當然也最多、遍布全球,日語組跟中語組大約100位,德語組80位,法語組30位,西語組最少,只有大概10位。(西語組的優勢之一 XD)除了中語組什麼語檢都不用以外,一般組當然就是拿托福或雅思的成績申請,其他各語種有些特定檢定不適用申請交換,在報名之前要特別確認。
在校成績又分為排名 (60%) 與學年平均GPA (40%) 兩項計算,因為本來就是量化的數值,是最明確能預期分數的項目。學生之間流傳著GPA會連帶影響履歷和讀書計畫分數的說法,儘管似乎也不是絕對如此,但能掌握住就最好把關好成績,才有底氣叫板。
至於個人履歷和讀書計畫的撰寫是最讓申請學生痛苦的部分,因為似乎沒有明確的審核標準。一般作法是履歷內容要寫得比較和申請的語種、校系相關,比如我申請馬德里大學,就會寫上擔任西文課助教以及助理的相關經驗及成績,也會加上比較屬於「國際交流」一點的經歷,例如接待國際學生、擔任國際暑期課程輔導員等經驗。而讀書計畫大部分人也通常會以一個校系為目標,說明「為什麼選這個國家、這間學校、這個系所」,再把短—中—長程的規劃明確列出。短程指交換前要如何充分準備,中程指交換期間會怎麼樣充實自己,長程就是交換結束後會為學校、為之後的學生乃至為社會帶來什麼樣的回饋。說來十分官腔,不過也算能夠迫使自己認真思考這段期間該做些什麼(就算不一定會乖乖執行 XDD)。而這篇部落格文章裡也提到一個重點,就是履歷和讀書計畫的撰寫方向要有連結、目標一致,並且要能與眾不同,才能夠有說服力,脫穎而出。
而關於這兩項文件的排版,依觀察其實影響不大,內容才是重點。不過另外觀察到另外一個蠻有趣的現象是,大家寫出來的排版很多都會和前一年分享的資料中較高分的學生排版類似 XD
以下是我的排版:
🡆 履歷:
分為簡介、就學經歷、語言能力、相關工作經歷、課外活動及社會服務、特殊經歷與技能。
🡆 讀書計畫:
分為申請動機、短程(學業、課外活動)、中程(學業、課外活動)、長程規劃(回饋、自身發展)。
上傳完所有必備資料之後,就是長達一個多月的等待期,很多申請交換的學生這時候會開始重度焦慮,非常正常。生活還是要繼續,多認識一些申請學生互相支持打氣(或黑特)也會是很難忘的經驗。
審核結果
在台大,履歷和讀書計畫分別會拿到類似GPA制,最高4.3的分數,據說是由三位評審評分後平均出來的。成績在表定當天一早就公布了,我的履歷和讀書計畫都拿到3.9/4.3,不算高,最後在西語組10人中排名第3。
每年在審核成績出爐之後,也都會有好心人將名單製作成Google試算表,讓大家填寫自己會選填的志願,方便參考自己想要的校系落點,好讓每個蘿蔔都有坑可以蹲。
以下是近三年的資料,大多都以語組分頁,也會有聊天室分頁供大家閒聊、黑特(XD),每次看到都備感溫馨,感嘆世上還是好人居多(咦)
◆ 2016/2017 台大交換志願選填
◆ 2017/2018 台大交換志願選填
◆ 2018/2019 台大交換志願選填
不過也有一些要小心的地方,比如有人也許不那麼誠實,所以也要學會保護自己,不要看了表單以為自己穩上了就只填少少的志願,能讓自己多一些保障就多填一點志願。
到最後,照理12月底會公布的錄取結果因為國際事務處網頁當掉拖了一下,改成在隔天用信件寄給各語組的錄取學生。身旁的朋友大多也錄取了他們心中的志願,即將揭開人生中嶄新的一頁。
申請交換是很漫長的過程,完成校內申請是最重要也最初的一步,過程中也受到很多人的幫助,比如國際事務處的辦事人員(雖然大部分人都黑特國際事務處,但我覺得受到蠻幽默也蠻友善的對待)、網路上眾多的分享文、在交流板發布志願表單的好心人和各種互相幫助的申請者、朋友。通過校內申請後,接下來還要處理對方學校的申請、辦簽證,到了當地也有一堆文化衝擊,沒有一件是當下會覺得簡單的,但也沒有一件是在後來述說的的時候無法懷念的吧。
那麼,就祝大家都有個好的開始!
◆ 交換學生申請:為什麼去交換?去哪裡?交換顧慮FAQ
◆ 交換申請:讀書計劃、個人履歷怎麼準備?交換撰寫FAQ
◆ Pauline陪你交換陪妳飛
◆ 出國交換其實不難!但是申請前你該知道這七件事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