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當呼吸化為空氣:一位天才神經外科醫師最後的生命洞察
When Breath Becomes Air
作者: 保羅 ‧ 卡拉尼提  Paul Kalanithi
譯者: 唐勤
出版社:時報出版
>>前往購書<<

  當外科醫師的角色反轉,變成肺癌第四期患者,脫下白袍,穿上病服,生命有哪些不一樣?本書作者保羅 ‧ 卡拉尼提,將這樣的劇變以溫柔而優美的筆調描寫成一本回憶錄,行文間飽含文學、哲學、與醫學的省思,帶領讀者思考「生命」的意義何在。

  在開始引介本書內容之前,我不得不讚嘆本書取名之精妙。「空氣」本來僅僅是單純的無機體,卻能成為生命體的「呼吸」,而一旦生命消逝,又變回了「空氣」,彷彿隨著生命遠去再無用武之地,意涵很美很美。很慶幸中文書譯名也體貼地保留了這樣美麗的表達方式。

  整本回憶錄由保羅醫師看著自己的電腦斷層(CT)掃描圖揭開序幕。他看過無數的斷層圖,只是這一次,圖上標註的病患姓名,是他自己。還沒來得及思考一切,他便入住了熟悉的病房,脫下白袍,穿上病服,那些他見過的生老病死鋪天蓋地而來。他不禁開始想:「為什麼穿起外科醫師的外衣,我就充滿權威,而穿起病人的罩袍,就像隻綿羊?」而眼前陌生的護士一句招呼語,讓原本想像中的未來從此蒸發——神經外科教授、完美丈夫、完美父親,一個個煙消雲散。

  在學醫之前,保羅其實曾主修文學。母親對他的深耕栽培啟發了他對文學的興趣,他從此建立自發閱讀的習慣,奠定深厚文學素養。我身為外文系的學生,在保羅醫師的行文之間看到了眾多熟悉的文學作品以及諸多名家,比如古英語史詩《貝奧武夫(Beowulf)》、西班牙塞萬提斯大作《吉訶德先生(Don Quixote)》,和美國短篇小說家愛倫坡(Edgar Allan Poe)、英美詩人T·S·艾略特(T.S. Eliot)、英國作家吳爾芙(Virginia Woolf),猶如跟著他的腳步,回顧了我在外文系的這些日子。

  對保羅醫師來說,「語言為一種幾乎超自然的力量,存在於人與人之間,將彼此的大腦帶進精神溝通的親密境界」。然而,在領略過文學界的風景後,保羅開始想轉換跑道,「去找另一類壯麗,繼續去追尋什麼東西能使人類的生命有意義」。於是,他毅然決然踏上學醫的路途。

  如同廣天之下所有的醫學生,他歷經了第一次的解剖大體。在他眼裡,人類最深切的痛苦,就這樣成為簡單的教學道具,一種侵犯神聖之感油然而生。之後,他開始在婦產科實習,親眼見過剖腹產、早產兒、接生雙胞胎等最接近新生命、也最驚心動魄的時刻。而在臨近畢業時,在其他同學為生活品質著想,而選擇皮膚科等比較無壓力的專科之際,他為神經外科深深著迷。「神經外科似乎是和意義、自我認同、死亡短兵相接的最高挑戰」,他想著。

  而當然,他也歷經了第一次失去病人的痛苦,也曾經躊躇過要怎麼告訴病人罹患癌症的消息。在他視為道德模範的指導老師得了胰臟癌後,保羅更對生命意義產生了莫大的疑問。這一切的經歷讓他不斷地思考身為醫師的使命為何,儘管心裡明白要十分審慎,不等於實際上做得到。只有聰明當然不夠,澄澈的道德倫理也是身為醫師的必備條件。他始終害怕自己會淡忘一種至深至重的人際關係——醫病關係。「人終究難免一死,作為住院醫師,我最高的理想不是拯救生命,而是引導病人、家屬去理解死亡與疾病」,他說。然而他也喟嘆著,「要背起另一個人的十字架,有時候就得被重量壓垮」。

  他慢慢明白,生命已經注定會輸給死亡。但他相信自己身為醫師,會永不止昔地努力,延長生命期限,哪怕一點也好。

  而在罹癌之後,他對於生命的思考又有了一番新的角度。他本以為可以追隨自己先前治療病人的腳步,讓自己更好過些,然而,「病來得像一場沙暴泯滅了所有熟悉的痕跡」。他的醫師和科學家背景,雖然可以幫助他理解一串串的數據,卻無法對於作為病人的他有所幫助。偶爾,因為是病人而非醫師,他也得忍受資淺醫師不負責任的對待。在停止行醫,接受密切治療後,他的癌症穩定下來。期間,他開始閱讀關於死亡的文字,獲得前行的力量。

  儘管病情曾穩定到保羅醫師能重新上崗,但死亡似乎不願就此放過他——有新的腫瘤出現了。又一次,他跨越了醫病界線。而這次治療的副作用,卻嚴重到讓他連外科醫師的結業典禮也去不成。

  「醫師,原來也需要希望」,他默默寫下這句話。唯一的好消息,似乎只有他與妻子愛情結晶的降生。他們的女兒成為了他眼中的「未來」。「她全是未來,短暫跟我重疊,而我的生命,除非奇蹟出現,全是過去」。

  回憶至此,便戛然而止。保羅醫師……沒來得及寫完這樣一本溫柔的作品便離開了人世。書的最後由妻子撰寫尾聲,為這本回憶錄作結。在她的眼裡,保羅醫師即使身懷絕症,卻仍是完完整整地活著,總是抱持著開放的態度,充滿活力、滿懷希望。


  隨年歲增長歷經過越來越多的死亡,不管是至親或陌生人、安享晚年或是遭逢苦難辭世都有,甚至讀過數不清的文學作品都或多或少探討著死亡與生命的意義,依然很難具體描述生命的意涵為何。不過,儘管每個人對死亡都抱持不同的看法,卻同樣地奮力地活著。更有像保羅醫師這樣的人,身處生死的第一線,背負著任何決定都攸關生死的重擔,只為了讓更多生命存續下去。

  很可惜保羅醫師沒有足夠的時間將他的思考完整記錄下來,但這樣一本書已足夠感動讀者,促使讀者對生死關懷的議題進行更多的思考。

 

arrow
arrow

    英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